安宁文庙大成殿及崇圣祠修缮工程
发布时间:2015-05-02     阅读数:3741次    来源:原创
分享:

安宁文庙位于昆明安宁市连然镇连然街中段,通过对《重修安宁州文庙碑记》的了解,安宁文庙创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毁于兵燹,至元三年(1337年)宣威将军、中庆路达鲁花赤当道闾主持重建。又据地方志载,经明永乐元年(1403年)、宣德二年(1427年)、天顺元年(1457年)崇祯二年(1629年)及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等多次重修扩建,安宁文庙已建成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的宏大规模,此时有文明坊、照壁、泮池、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以及东西两院、黉门、乡贤祠等7进6院共22座建筑物。如今文庙大部分建筑已毁无存,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和崇圣祠,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大成殿南立面


大成殿北立面


1989年6月12日,安宁县人民政府将其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并于1990年、2000年、2004年三次进行维修。2006年6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宁文庙现存大成殿、崇圣祠、长廊及两厢房,但长廊及两厢房为后期新建,其建筑结构和形制已非原状。大成殿及崇圣祠建筑结构及平面布局保存原状的形制,且保存相对完好。

大成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5平方米,位于文庙正中,是文庙中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青色筒板瓦绿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土木结构。后檐及两山为墙体围护,前后檐设廊。整座殿堂总高度与总面阔比值较小,外观似方形,显得稳固、庄重。殿内梁柱用材粗大,结构古朴稳定,给人以凝重之感。虽数次修葺,但主要的梁柱却一直没有换过。崇圣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6平方米,位于大成殿正后方,单檐硬山青色筒板瓦绿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结构。后檐及两山为墙体围护,前檐设廊。


大成殿前檐


大成殿斗栱及井口天花


大成殿梁架


大成殿室内地面


大成殿彩画复原图


安宁文庙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迭经重修,但大成殿现存主体构架依然为明代所建,显示了我省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昆明地区最辉煌的古建筑之一。安宁文庙还是是元代中期至清朝末年的公学所在,与太极书院等义学、私塾共同构成古代安宁的教育系统。在此读书、出仕、造福乡里的云南名士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数辈皆具影响力的家族,是研究云南历史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由于经历多年风雨侵蚀,两建筑的屋面、木构件、墙体、地面、油饰、地仗、彩画等出现了一定的程度的残损情况,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了影响。受安宁市文物管理所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安宁文庙大成殿及崇圣祠修缮工程的勘察、测绘及设计工作。


崇圣祠南立面


崇圣祠井口天花


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现场测量,获取了大成殿及崇圣祠现状全面细致的空间尺度及图纸数据,并基于现场的测量分析,理清了古建筑群布局、建筑的特征及构造做法。通过对大成殿及崇圣祠结构稳定性的分析,认为两处建筑结构稳定性较好,无需做大的处理。同时发现以下隐患:瓦屋面非原状瓦件剪边、瓦件残破、屋顶孳生杂草、局部渗漏;墙体残破,墙面裂缝、墙根处酥碱、抹灰层局部脱落;大木构架个别柱、梁枋构件出现裂缝;大成殿殿身前后檐四角柱均有升起;后檐檐柱除角柱外均有侧脚;油饰及地仗翘壳、脱落严重,现状地仗为后期所做非原状石膏桐油地仗;彩画的原状做法是昆明地方五墨彩画,现存为1990年修缮时仿绘的官式和玺彩画;室内及天井地面在不当维修和后期使用过程中进行了人为改造,改变了室内装修、室内及天井地面原状。


崇圣祠梁架


崇圣祠木装修


针对上述问题,作如下修缮方案:对大成殿及崇圣祠主体结构不做任何扰动,修缮工程类型确定为现状整修,修缮方案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台基勾缝灰脱落和缺失的重新按原台基勾缝灰浆(油灰)做法进行勾缝;二是对室内外全部地面复原青砖墁地;三是剔除下碱石及青砖包砌体上非原状砂浆粉刷层及色浆描缝,露出原状青砖本色后,对表面用清水清洗,再用原状油灰勾缝;四是拆除非原状红砖槛墙,复原青砖丝缝做法;五是用滑秸泥补抹残破脱落的墙面粉刷层;六是修整补配局部残损的屋顶,对非原状的剪边瓦件进行更换;七是复原重做后期非原状的地仗;八是采用传统色油和光油,在木构件表面均刷紫土红色色油三道,再罩光油两道。彩画的复原设计因目前没有充分和直接的原状彩画的真实依据,未达到复原设计的相关要求,待昆明地方彩画具备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条件时,再重新进行专项彩画复原设计。


崇圣祠屋面瓦件


后院天井


2014年6月完成野外现场勘察、测绘、照片拍摄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且在上述基础上完成了勘察报告、实测图、修缮方案的编制。2015年4月,上报国家文物局评审获得通过。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