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龙泉遗址
发布时间:2014-01-13     阅读数:17073次    来源: 2013年
分享:

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我所主持完成了大理龙泉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龙泉遗址位于大理州大理市古城西天龙八部影视城西北,为配合大理王宫项目建设,2012年6月至9月对该项目建设用地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调勘面积约300亩。通过调勘,确定发掘区域位于天龙八部影视城西北,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该区域保存了春秋至汉代、南诏大理以及明清时期文化层,文化堆积相对完整,遗存较丰富。共清理春秋至汉代冲沟4条、柱洞4个,南诏大理时期沟11条、灰坑3个,元明时期火葬墓1座、沟1条,清至近现代坑6个。

春秋至汉代的冲沟基本呈西南-东北走向,宽窄深浅不一,最宽处约120厘米,最深处约40厘米。粗沙、砾石层间出土较多陶片,以春秋至汉代的夹砂红陶、夹砂褐陶片为主,少量陶片年代更早,可早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南诏大理时期的沟以东北-西南向为主,部分沟平面呈“L”形,宽约60-80、深30-50厘米;填土疏松,出土少量夹砂陶片;元明时期的火葬墓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层:表层被现代人类活动破坏,残存方砖1块、泥质灰陶片若干;下层应为原火葬墓墓坑,位于扰坑北端,平面近长圆形,长约80、宽约50、深25厘米,随葬锡提梁壶1件、青铜壶1件,锈蚀严重。墓底铺有一石板。

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铜器、铁器、锡器、陶器及大量夹砂陶片。陶片以春秋至汉代、南诏大理时期为主,另有少量南诏大理时期有字瓦、明清时期瓷片、瓦片等。

春秋至汉代的陶片多出自冲沟内,均为夹砂陶,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褐陶、夹砂褐陶;部分陶片施红陶衣;多素面,器内壁磨光;少量器表施纹饰,以刻划纹、戳印纹、压印纹为主,流行组合几何纹饰,压印纹主要为绳纹。可辨器形有侈口罐、敛口钵、缸等,另出土少量完整的陶纺轮;南诏大理时期陶片数量相对较少,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陶、泥质橙黄陶片;均素面;火候较高。由于破碎严重,器形不明;明清时期瓷片以青瓷、青花瓷为主;瓦片均为泥质灰瓦,素面。

此次发掘为大理王宫建设用地范围内文化堆积保存较好的区域,通过发掘,确定了遗址早期的主要文化堆积为春秋战国至汉时期,但文化层破坏较为严重;晚期的主要堆积以南诏大理至明时期为主。遗址遗迹、遗物丰富,通过可靠的层位关系,可进一步了解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特征;也必将为大理地区各时期文物考古、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工地全景

 

T5探方西壁地层


联系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季宏路4069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