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大觉寺地面铺装形式探析(8月)
发布时间:2022-08-29     阅读数:5576次    来源:原创
分享:

                                                                                                                   周怡

       古建筑地面铺装是指在古建筑室内、外地面中利用自然或人工的建筑材料,按照一定方式铺砌的一种装饰形式。地面铺装是古建筑本体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受古建筑风格、时代、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建造者的审美等因素影响,地面铺装艺术主要通过色彩、纹饰、尺度和材质等变化组合,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古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古建筑一样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承载了当时的历史信息。由于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界面,地面铺装因此成为修缮工程中修复频率较高的内容,而真正能够得以保留至今的原状地面在经历千百年的洗礼后,铺装材料的表面棱角已被时光磨砺光滑,宛如一部真正会说话的石头书,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云南古建筑保护工程中,地面铺装的材料、尺寸、样式、质感搭配往往不如施工工艺和官式做法模式那样受关注和重视,相关论文、研究甚少。而地面铺装工程又常常作为环境整治工程内容的一部分脱离于古建筑单独进行修缮设计,其作为文物本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容易被忽视弱化,且在修缮设计时惯于套用官式建筑的铺装做法,选材上惯于使用机制批量打磨生产的砖、石材,忽略了自身特色和地方特色,导致大量古建筑原状地面铺装在后期受到破坏性修复,仅考虑后续使用的实用性和施工便捷性,只能满足最基础的使用需求,有的甚至无法满足实用功能,不具备审美艺术性,简单粗放,单调乏味。
       下面以云南陆良大觉寺院落地面铺装工程为例,探讨古建筑地面铺装的特性和涵义,进而考虑如何更好地将传统地面铺装技术和艺术与文物保护原则和使用功能要求相契合,传承和发扬古建筑地面铺装的传统文化内涵。陆良大觉寺全称“大觉禅寺”,古名“北禅寺”,坐落于云南省陆良县中枢镇南门外真理街,主要建筑为千佛塔、大雄宝殿及其附属建筑。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以南北中轴线为基线,依次排列着山门殿(前殿)、天王殿(中殿)、大雄宝殿(大殿),中轴线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分布着大觉寺塔(千佛塔)、文昌宫、凤山书院、钟楼、鼓楼、东厢房、西厢房等古建筑。该寺始建于元代初年,明万历年间重修,是陆良县最重要的名胜古迹及佛教胜地。2013 年5月,大觉寺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觉寺总占地面积约7999.2平方米,院落地面铺装总占地面积约4162平方米,占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修缮涉及的千佛塔院落、大雄宝殿院落地面铺装占地面积约2365平方米,比例占总地面铺装面积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地面铺装在整个古建筑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过详细的现场勘察,大觉寺院落地面铺装残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觉寺现各院落地面铺装为80年代所修复,主要以规格尺寸不一的青石板铺地配以绿化植物,消防通道一侧为冰裂纹铺装,道路宽约4.3米,整个院落内铺装形式杂乱无章、粗制滥造、无美感,且与文物历史环境风貌不相协调;2、经过多年车辆碾压及游人往返,路面坑洼不平,地砖断裂;3、雨水沟时有堵塞,水沟盖板塌损等。为使大觉寺整体风貌完整、协调,考虑参观人员的出行安全,对院落地面铺装进行恢复。
       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大觉寺原地面铺装大量为素土地面配适量绿化,由于后期人为改造,早已不复存在。目前大觉寺需要满足巨大客流量舒适的来往通行和日常的行政管理,若完全按照老照片样式恢复素土地面,不具备实用性,无法长期维持。故修缮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以上现实使用需求,严格根据老照片的布局形式和古朴氛围,适当增加了地面硬化面积,设计方案尽可能地从选材、尺度、质感和铺装方式等方面来不同程度地实现实用性、引导性和装饰艺术性三大功能特点,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恢复寺院的原始风貌。
       首先满足实用性,能同时兼顾防潮、排水、透气、坚固、耐压、耐磨等使用要求,保证行人、车辆能长期安全舒适通行,设计人性化,能正常进行生产生活,下雨能顺畅排水。大觉寺是陆良县重要的宗教场所,“大觉晓钟”也是陆良三山四水八大景之一,日客流量在节假日可高达十万以上,为满足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采用了大量青石板进行铺设,并沿大觉寺院落四周铺设排水沟一条,让雨水得以顺畅排出。
       其次,古建筑通常为一组建筑群,地面铺装需要具备一定的交通引导性和空间引导性,通过可识别的线性地面铺装引导人们朝着某一特定方向前行,穿梭于不同的建筑单体之间,从而完成整个参观游览路线。大觉寺入口处采用青石条设置一条消防通道引导性铺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作为陆良大觉寺的主体建筑,在三者间设计中轴线式道路铺装,突出重点人流动线方向,中轴线道路东、西两侧采用多条支线道路铺装,对主线交通进行分流及引导,通往两侧建筑,完成整个寺院的参观游览。
       在千佛塔处设置青砖和青石条相互交替的环形铺装将其进行围合,通过不同的铺装样式划分不同建筑空间,引起人们对千佛塔的关注,彰显千佛塔在院落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地面铺装的方式吸引视线给人指引,以一种直接有效的引导方式,引人入境。
       大觉寺地面铺装形式采用满铺青石搭配冰裂纹铺装,中轴线横铺尺寸规格为1200*600*120自然面青石条,以显历史厚重感。院落其余部分在保证消防通道宽度及交通动线需求的前提下,中轴线道路两侧设置青色冰裂纹嵌草铺装并辅以少量树池点缀,利用石材、素土和绿化之间的相互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老照片中表达的亲切舒适的古寺风貌,减弱大面积硬质地面带来的生硬感,达到增加景观层次、提高视觉协调度的作用。
      大觉寺铺装材料就地取材,全部采用当地人工打磨的自然面青石板以及青砖,收边不追求整齐划一的机械式纹样线条,避免生硬和刻板,色彩选择以青灰色为主,打造一种古朴自然风格。
       通过对勘察、设计方案不断地调整,笔者认识到地面铺装在古建筑群中常常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好似整个环境空间的画布,决定了古建筑的氛围基调,无论从工艺做法还是拼花纹饰,从室外到室内,从细节到整体,地面铺装都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极为丰富多彩。不管古建筑本体修缮得如何精美,都不能忽略了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只有相互搭配协调,才能让古建筑修缮不流于形式,相得益彰。
       目前古建筑保护工程中的原状地面修缮,常常出现因为后期采用模式化设计施工而被损毁的情况,铺装艺术概念淡薄,缺少文化内涵和审美,影响了古建筑的整体风貌。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对总书记指出的要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深入研究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准确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的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而,我们对待地面铺装应像对待文物建筑的梁架结构、壁画彩画一样同等重视,在满足基础的实用功能和继承传统地面铺装设计的基础上,提升设计人员的艺术审美,进一步提高保护工程质量,让其成为古建筑的文化符号。


                                                                                                             大觉寺航拍图


                                                                                                                千佛塔


                                                                                                     千佛塔和大雄宝殿院落


                                                                                                          大觉寺老照片


                                                                                                   大觉寺后期不当改造路面


                                                                                                     地面铺装总平面方案图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