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宏
曲靖盆地地处滇东高原,东与富源县接壤,南与罗平县、陆良县毗邻,西与马龙区交界,北与沾益区相连。曲靖盆地系南北向狭长的山间高原断陷盆地,其地形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中部较为平坦,东西两侧多为山地。
曲靖盆地的青铜时代遗存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区域。目前发现和确认的墓地分别有珠街八塔台,三宝五联、巴家山,茨营奤山,越州横大路、黄泥堡;潇湘平坡,西城湛大屯。经过考古发掘的有八塔台、横大路、平坡和湛大屯墓地。八塔台等墓地的资料,为我们初步了解本区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八塔台墓地位于珠街街道办事处董家村东北面。由八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土堆构成,现仍高出地表3~5米,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
墓地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将8个土堆分别编号,并对一号堆进行了发掘,清理青铜时代墓葬5座。1978年~1982年,对二号堆先后进行了六次发掘,揭露面积780平方米,清理青铜时代墓葬348座,出土随葬器物1500件。2015年~2016年,对2号堆进行第七次发掘,揭露面积490平方米,清理青铜时代墓葬343座,出土各类随葬器物485件(套)。七次发掘共清理青铜时代墓葬691座。墓葬形制分为封土墓及非封土墓。前者多见于早、中期墓葬,晚期墓葬不见封土。出土随葬 器物近2000件。出土随葬品依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铜铁合制器、铁器、铅器、玉器、玛瑙器、蚀花肉红髓石器、琥珀器、绿松石器、烧料器、石器等器类。
前六次发掘,主要根据随葬品组合、形态的演变情况,将墓葬分为四期。第七次发掘根据地层堆积和墓葬分布情况,将墓葬分为早、中、晚三期。第七次发掘墓葬与前六次发掘墓葬比较而言,早期墓葬相当于第一期、第二期墓葬,中期墓葬相当于第三期墓葬,晚期墓葬相当于第四期墓葬。推定墓地年代为战国早期至东汉早期。
2号堆南部区域第七次发掘揭露一处大型护坡遗迹。该遗迹是当时人们构建和加固墓地而特意加工形成的呈斜坡状的堆积。护坡地层堆积由早至晚可分为33层,每层堆积皆由上至下,呈南北向斜坡状堆积。每层堆积厚薄不均,多上厚下薄,堆积区域亦不一致。根据护坡堆积内包含的陶片及护坡坡面是否有明显加工痕迹等情况分析,墓地护坡堆积初步可分为五期。根据护坡地层的初步分期结果,第一期、第二期护坡堆积为早期墓葬埋葬后连续加固后形成的堆积;第三期、第四期护坡堆积为中期墓葬埋葬后逐渐加固后形成的堆积;第五期护坡堆积则为晚期墓葬埋葬后加固形成的堆积。其堆积时代从墓地形成初期一直延续到墓地晚期。年代大致为战国至东汉初期。
横大路墓地位于越州镇横大路村民委员会。面积约3600平方米。1997年~1998年,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青铜时代墓葬188座。多数墓葬以随葬陶器最富特色,少数墓葬既随葬陶器,同时也随葬青铜器、木器、玉器等。出土随葬器物依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铜铁合制器、铁器、玉器、木器等。出土随葬器物550余件。根据随葬品形态演变及组合关系的变化,结合墓葬叠压打破关系,将墓地文化分为四期,推定墓地年代同八塔台墓地大致相当,为春秋早期至西汉后期。
平坡墓地位于潇湘乡平坡村,面积约600平方米。2001年揭露面积116平方米。清理青铜时代墓葬198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未见封土墓。大多数墓葬有随葬器物,少数墓葬不见随葬器物。出土随葬器物依器物质地分为陶器、青铜器、铜铁合制器、铁器、玉器、玛瑙器、石器、木器、漆木器等器类,根据随葬品形态演变及组合关系的变化,结合墓葬叠压打破关系,将墓地文化分为四期,推定墓地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至西汉后期。
湛大屯墓地位于西城街道湛大屯村,面积约1000平方米。2015年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青铜时代墓葬66座。出土随葬品300余件。根据发掘情况,初步将墓葬分为四种类型。随葬品依器物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石器、玉器、玛瑙器、绿松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情况,初步推断墓地年代上限大致在春秋早期,下限不晚于西汉中期。资料尚未整理刊布[⒈]。
五联墓地位于三宝镇五联小学,面积约400平方米。1978年曾出土铜矛、铜釜、铜甑等器物,未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奤山墓地位于茨营乡奤山村,面积约400平方米。1976年曾出土铜镞、铜戈、铜斧、铜锄等器物。未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巴家村墓地位于三宝镇巴家山西北面。1997年~1998年揭露面积390平方米。清理青铜时代墓葬5座,出土少量陶器。
近年来,通过对区域范围内开展的系统调查,发现和确认的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分别有如下几处。
光照山遗址位于珠街街道办事处董家村西南部,八塔台墓地位于遗址的东北部,两者之间直线距离约为700米。遗址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遗址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平面近方形,面积约1300余平方米。南区平面近圆形,面积约2500余平方米。遗址四周地势平坦,现存堆积厚薄不均,北区破坏相对严重。南区局部堆积较厚,采集陶器有鼎、罐、盘、器盖、圈足等。从空间地理位置分析,光照山遗址紧邻八塔台墓地,根据出土的陶器和铜器残片等包含物特征,表明光照山遗址与八塔台墓地为同时期的遗存,确认为八塔台墓地对应的聚落遗址。
黑泥潭遗址位于麒麟区西城街道王大屯村委会北部。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现存面积约500平方米。地层中采集到出土的少量陶片,可辩器形有罐、盘、器底、器盖纽等,以罐、盘居多。
从空间地理位置分析,黑泥塘遗址以东约500米为湛大屯墓地,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在地层中采集到的陶片与墓地出土器物的特征相一致,根据出土的陶器残片等包含物特征,表明黑泥潭遗址与湛大屯墓地是同时期的遗存,确认黑泥塘遗址为湛大屯墓地对应的聚落遗址。
银子山遗址位于三宝街道东南部,三宝村以东1.5公里处。遗址所处位置相对较高,南盘江由北向南流经遗址的东部,西南部有小河沿遗址西北部流过,四周地势平坦。现存总面积约65000平方米。
乡道张三公路由东向西穿过遗址,把遗址分隔成南、北两个区域。南北区均有文化层分布,堆积厚度0.3米~0.6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以陶器为多,可辨器形有罐、鼎、盘、钵、杯等,尚出土铜箭镞、石斧等器类。遗址北区还出土了大量的绳纹瓦片。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可以确认为一处青铜时代遗址,该遗址为五联墓地对应的聚落遗址。
另外,在原南盘江未经改造的老河道旁,亦发现少量青铜时代遗址,惜已破坏。
从曲靖盆地目前发现的青铜时代的遗址和墓地的分布环境特点来看,遗址多分布于河流旁较高的缓坡或台地上面,墓地则分布于更高的缓坡地带,墓地与遗址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两者之间以遗址为中心,墓地与遗址的直线距离往往在一千米的范围内。
曲靖盆地青铜时代墓地在埋葬方式和丧葬习俗方面,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地点,由不同时期的墓葬由早及晚持续埋葬,墓葬密集,打破叠压关系复杂,最终形成一个大型的土堆形墓地。此类墓地具有特定的时空范围及鲜明的地域特色。从空间地域上分析,此类土堆形墓地主要分布于曲靖盆地及其边缘地带,类似的墓地构成形式目前在周邻地区是罕见或没有发现的。从时代跨度分析,其形成时代大体在战国早期至汉代晚期。根据目前的考古材料分析,每个土堆内可埋葬近千人,这类土堆形墓地应属部族公共墓地。八塔台和横大路均发现有封土墓葬,尤以前者数量最多,后者数量略少。
曲靖盆地青铜时代遗存的代表性陶器和铜器数量众多,特征鲜明,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随葬品器物组合,典型陶器组合为鼎、罐、盘。铜器主要以兵器类的戈、矛、剑、铍和装饰品类的腰扣等为其主体。玉器则以玉镯、耳玦等为主。
学界围绕曲靖盆地青铜时代墓地为代表遗存的文化定义问题,有学者认为其属于滇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提出了“滇文化八塔台-横大路类型”的命名[2],有学者亦称为“石寨山文化八塔台类型”[⒊]。还有学者根据八塔台等墓地较为显著的地方特点,认为以八塔台墓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存在特征、内涵上已超出了滇文化的范畴,进而提出了“八塔台文化”的命名[⒋]。作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来定义或更为恰当。
文化的互动历来是双向或多向的。曲靖盆地的青铜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显然受到周边不同族群文化的影响,同时,该文化亦或多或少对周边不同族群的文化产生影响,故此,曲靖盆地的青铜文化面貌表现得复杂而独特。
八塔台墓地之于曲靖盆地青铜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2号堆七次发掘的墓葬均以中小型墓葬为主,尚未发现随葬品丰富的高等级墓葬。除了1号、2号堆以外的六个土堆也未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期待有一天,会有重大发现。
曲靖历史悠久,文物资源富集,是西南夷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目前的考古资料多以墓葬材料为主,聚落遗址均未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城址的材料发现的就更少。聚落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当下推进曲靖盆地青铜时代文化深入研究的切入点和关键。唯有对相关聚落遗址开展系统的考古发掘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探索遗址的聚落规模、结构、变迁及族属分布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区域内青铜文化面貌的全面解读,曲靖盆地青铜时代遗存还有很多谜题等待我们寻找答案。
[1]曲靖市文物管理所:《湛大屯墓地发掘简况》,《曲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曲靖考古文集(上册)》,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
[2]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八塔台与横大路》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蒋志龙:《试论石寨山文化的两个类型—石寨山类型和八塔台类型》,《云南文物》2000年第2期。
[4]杨勇:《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考古学文化研究》第198页,科学出版社,2011年。
曲靖青铜时代遗存分布示意图
八塔台墓地远景
八塔台墓地出土铜剑鞘
八塔台墓地出土铜扣饰之一
八塔台墓地出土铜扣饰之二
八塔台墓地39号墓葬封土剖面
八塔台墓地护坡地层堆积
横大路墓地出土釜形鼎
横大路墓地出土陶尊
横大路墓地出土铜扣饰
平坡墓地出土陶瓶
平坡墓地出土铜鍪
湛大屯墓地出土喇叭口陶罐
湛大屯墓地出土铜凿
五联墓地全景
奤山墓地全景
光照山遗址采集典型陶器
黑泥潭遗址采集典型陶器
银子山遗址采集典型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