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西侧的苍山云弄峰麓、洱海北端的山海之间的狭窄缓坡上,南距大理市区下关约40公里,距大理古城约28公里。龙首关又名龙口城、上关城,是唐代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国”进入大理坝子后新筑的第一座城池,于公元738年建成,历代沿用至民国,一直是大理坝子北端的关隘要塞。1988年被公布为大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滇藏公路214国道大理古城至江尾段改扩建的线路将从城址上经过,2010年3月至6月对城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此次发掘仅在龙首关城址的梯形城址内进行了重点区域的发掘,另外还对龙首关城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
此次调查勘探,发现龙首关城址的城墙平面轮廓大致呈东西向“贝”字形,全城平面面积约328000平方米,各道城墙的平面总长度共约3600米,城址的最高处在苍山脚的城址西北角当地人称为“祭堆”的城墙的最上端,最低处则为洱海畔的东城墙(老214国道下),两者之间的高差近200米。在西北角处当地人名为“祭堆”的山坡上新发现了一小段孤立的西北东南向的城墙。从城墙的夯筑特点来看,这些城墙先后筑于南诏、大理、元、明、清等各个不同时期。
此次对梯形城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清代的石墙基建筑遗存、铺石路面遗存、筒瓦引水管、不明性质的规则长条形沟、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遗物主要为明清时期的砖瓦、陶片及钱币等。
各个时期不同的城墙构筑方式、夯面铺新鲜树叶做墙筋、蜂窝状夯面、马鞍形夯窝、城墙外侧再用土夯筑护坡斜面、城址内46条不明性质的规则长条形沟等,这些在云南只是在龙首关城址首见,从唐代以来各个大的历史时期的城墙在这里都有保存,可谓是云南各个历史时期城墙不同构筑方式的博物馆,龙首关城址的调查勘探及发掘为云南城址考古研究提供了新颖珍贵的资料。
祭堆城墙剖面
梯形城址城墙夯窝
筒瓦引水管
白云寺城墙附近出土的大理国“大宝八年”铭文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