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江边遗址
发布时间:2021-02-03     阅读数:15018次    来源:原创
分享:

江边遗址位于楚雄州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江边村和龙街村所在的金沙江二级阶台地上,龙川江在遗址东侧由南向北汇入金沙江干流。遗址为元谋县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文物部门曾在遗址南部试掘,出土有斧、锛、凿、镞等石器和罐、碗、钵等陶器,另外还发现有大量陶片、红烧土、草拌泥及螺、蚌壳等。2018年2月至8月,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我所联合元谋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布设探方162个,发掘面积15000平方米。

江边遗址规模宏大,整个遗址超过10万平方米,其中有很大部分区域被现代村庄覆盖。发掘区域主要是未被村庄覆盖的电站淹没和受影响部分。本次发掘工作共发现并清理遗迹393个,其中墓葬209座、灰坑139个、沟45条。出土器物1904件(套),其中陶器1505件、铜器80件、石器168件、骨器130件(套)(主要是蚌、贝等材质的器物)。发掘发现的早期遗存主要以墓葬为主,并在发掘区的东北部边缘清理了一些早期文化堆积。

地层堆积在发掘区相对简单,早期原生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东北部边缘,其中以TN5E19保存最好。该探方的地层堆积总共分为5层,三层及以下地层为原生的早期文化堆积。堆积内出土的陶片多为夹砂褐陶,纹饰主要为刻划线纹,可辨器型有平底罐、高足器和纺轮等。器型与制作风格与墓葬出土器物相同。

墓葬是此次工作最重要的发现,209座墓葬中除5座为晚期墓葬外,其余均属于先秦时期。根据营造方式为两类:一是石棺墓,二是竖穴土坑墓。

石棺墓仅发现一座,编号M1。该墓出土的陶器与竖穴土坑墓中出土的陶器截然不同,其时代当早于后者。

早期竖穴土坑墓共203座,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中部的半坡处。其空间分布似经过人为布局,大多数墓葬呈排状分布。数量较多的大长宽比墓葬(超过6)是这批墓葬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有部分墓葬的长宽比趋于正常。墓葬方向有大体呈南北向和大体呈东西向两种,前者大多打破后者,仅一组关系例外。墓葬人骨保存较好。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发现少量二次葬,另外有合葬的情况。合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主体为正常下葬,另一个体以二次葬的形式放置于墓底脚端;二是叠葬,两个个体上下重叠(以头向相同的为主,仅发现一座墓葬的头向各在一端);三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仅发现一例)。

这批墓葬还反映出诸多特别的葬俗,从田野工作中可以直观看到的有停尸、火烧、口含贝、天然鹅卵石随葬、动物骨骼随葬、碎物葬六种。

停尸是指墓主离世到下葬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反映在迹象上是肉体因为停尸腐坏,骨骼因为没有有机组织的固定而发生位移。火烧是指墓主放入墓坑后,在墓坑内置柴焚烧。反映在迹象上是骨骼有黑色火烧现象、墓坑内底部填土发现大量炭屑、部分火烧程度高的墓葬形成红烧土壁。口含贝是在指在墓主口腔内发现若干穿孔海贝,数量不一。天然鹅卵石随葬是指在墓坑随葬完全没有加工痕迹的天然鹅卵石。动物骨骼随葬是指在墓坑底部、人骨上方或是填土里随葬动物下颚骨、肩胛骨等骨骼。碎物葬是指将陶器以破碎的形态随葬。

墓葬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组合固定,多为大罐、带流罐和带耳罐、高足器的组合,另有纺轮等器物。陶器大多为夹砂褐陶,器表颜色不均匀,手制,表面残留刮削修整的痕迹。纹饰风格单一,主要为以刻划方式制作的三角纹、网状纹、弦纹等,部分器物的口部饰以戳印点纹。陶器主要放置在墓底头端,某些墓葬在墓底脚端和墓主身体上方也有放置。一些墓葬还发现有石网坠、海贝、穿孔圆饰、蚌器以及铜器等器物。铜器放置位置不固定,器型有剑、矛、戈、锸、镯等,器表基本没有装饰纹饰。

139个灰坑中的绝大多数为晚期灰坑,其中有部分灰坑为早期遗存。早期灰坑形制相同,为坑内放置一倒置陶罐,性质不明。其中一个灰坑的罐内发现一动物个体的骨骼。晚期灰坑形制较大,深浅均有,其中多见袋状者。坑内多发现有大量石块、烧灰和动物骨骼,出土的器物主要为陶瓷片,种类有手制夹砂陶片(器型主要为釜罐之类,装饰绳纹,手制)、轮制硬灰陶陶片以及带釉瓷片。发掘发现的沟均为晚期沟,其中44号沟形制最大。

本次发掘清理了一大批从早到晚的各种遗存,出土了大量文物。我们初步判断以墓葬为代表的早期遗存应该属于先秦时期青铜时代较早的阶段。这批材料为金沙江流域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相信随着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江边遗址的文化面貌、年代序列以及区域文化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将逐渐清晰。

上一篇:武定新村遗址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